雷军两会建议:打击假冒伪劣商品
2013年03月08日 16:11
新浪科技讯 3月7日晚间消息,全国人大代表、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发出关于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建议,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。
以下是雷军《关于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建议》全文:
最近香港限售奶粉事件,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。这个极端事件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信心不足,也反应了国内假冒伪劣商品的严重性。强化企业诚信价值观建设,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,迫在眉睫!
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“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,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”,报告同时要求“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,加强政务诚信、商务诚信、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”。
温总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也提到“推动诚信体系建设,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,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”。
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,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否健康发展的政治大事,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治。假冒伪劣商品问题,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,一个重要原因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,客观原因是“打假”执法体制不够完善和“打假”执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以及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等方面。
“诚信”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,是立国之本,企业的立业之基和公民的立身之根。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诚信美德,但当下,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,“诚信”,这种理应遵循的行为准则,却已到了崩溃的边缘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,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,但一些本来拥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却因失信于民而陷入困境,自食其果,甚至被市场淘汰。近年来,含三聚氰胺的奶粉、地沟油、铬超标胶囊等一系列事件,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诚信危机。因此,大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,特别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,重塑“诚信”社会价值观,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社会问题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
据调查,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:
一、经济利益驱动
因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市场,能牟取暴利,加上国家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,管理也相对薄弱,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以惩戒,所以制假售假者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,铤而走险,违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。
二、法制环境不完善
我国法治环境不完善影响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。现有的法律环境对企业诚信的影响有两个层面:一是法制制度不完善,使得有关部门缺少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查处与追究的相关法律依据;二是执法不公、不严、力度不够,使得企业失去了提高信用的积极性。
三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
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利益,对本地区出现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,肆意包庇纵容,任其发展,甚至把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成一种发展地方经济的捷径,因而助长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猖獗。甚至有些制假售假者与腐败官员沆瀣一气,导致一些地方制假售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,甚至形成了一种产业化、规模化的发展趋势。
四、企业对诚信认识不足
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影响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因素,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。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,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,职业道德意识缺乏,法制法规意识淡薄,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,经常发生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。
鉴于以上情况,提出如下建议:
一、加大诚实守信宣传,重塑诚信社会价值观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,企业的一切管理、经营、交易等经济活动,都必须诚实守信。企业必须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,才能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商誉。企业应建立健全自身的信用治理,培育自身的诚信经营理念,使得企业内部充分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。
二、健全法制,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力度
在“打假”立法上,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,针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、新情况,及时制定、修订法律法规,进一步解决部分领域无法可依的现象,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,使“打假”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。要强化“打假”执法力度,从法律层面彻底扭转目前制售假冒低风险高收益的局面。
三、完善健全市场经济监管机制
政府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,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,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,做到 “标本兼治”,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层次问题,努力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监理机制。
四、加大政府监管部门行政问责力度
加强自身制度建设,建立内部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,确保依法执政,要加大行政问责力度,突出问责重点,增强问责实效,提高问责质量。以责任为核心,把权力与责任挂钩,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责任追究。
综上,我们必须健全法制,强化“打假”执法力度;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,做到齐抓共管,形成合力;依法狠狠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以及提高全民质量意识,发挥 舆论宣传的监督作用,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。同时,要营造规范的经济秩序和诚实守信的经营氛围,积极鼓励、支持企业加强信用管理,强化企业信用自律,做到 外部监管和内部建设互动,促进企业间开展公平竞争,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之路,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,重塑“诚信”社会价值观。
(编辑:Stev)